郊遊

 一般人普遍認為蔡明亮的電影不好懂,其實這也算對,但他的電影並不算沉悶,不管在場景選擇、情節安排或影片剪接上,都是經過仔細考慮過的。《郊遊》已經是蔡明亮所拍攝的第十部劇情長片,理論上在各方面已經達到很純熟的境界,而實際上《郊遊》的品質的確相當相當的好,非常的純粹,就像一個透明的琉璃藝術品。

同樣都愛用長鏡頭技巧拍攝,蔡明亮跟侯孝賢的影片就是給人不一樣感覺,也許是倆人的出身背景、教育文化或電影哲學觀都有不同,侯孝賢的電影畫面中總會呈現出更多眷村、底層人物與台灣歷史的紋路;而蔡明亮則比較關注當代、都市裡的問題,並且加進超現實的場景與神秘的潛意識摸索。

蔡明亮在《郊遊》中除了現實生活環境,他也同步製造了非現實的世界。從觀眾的視角去看,主角毫不費力的遊走在現實與非現實兩個世界中,彷彿一下在現實中掙扎,一會兒又鑽進了內心或夢境的欲望裏頭,這種看似脫離現實邏輯的安排,其實或許也是某種真實人生的狀態,所以真實也有很多種,就像時間可分為物理時間和心理時間。

從多年前看過的《愛情萬歲》到近期觀賞的《郊遊》,其實面對蔡明亮的電影,真的是不需要去做過多意義上的理解,越是努力趨動大腦的意義認知系統,就會覺得越難以理解並感到無比艱澀。事實上蔡明亮的電影雖然也有本身的邏輯順序與意義系統,但正確的觀賞策略應該是「直觀」,靜靜的欣賞電影畫面,讓生命經驗在意識層次底下發動,就可以獲得愉悅的觀影感受了。

所以《郊遊》很適合無聊、不想動腦時觀賞,盡量放輕鬆去看,就越能感受到影片的美好。事實上蔡明亮的劇情片,跟一般認知的劇情片定義實在相差太遠,個人以為他的風格是比較接近俄國導演塔可夫斯基的,倆人都不太重視橋段或情節,似乎先把環境與人物背景設定完成,後面就可以靠導演本身的美感與哲學建構完成了。放眼全世界,這種類型是相當少見的,不過這類型的問題總在接受度方面,一般觀眾覺得看不懂,心情不美麗,自然票房就不太好了。

0コメント

  • 1000 / 1000